希望没道理 发表于 2012-12-12 05:41:47

国际人士齐聚仁恒滨河湾会所-热议国际化生活方式


“小联合国”来成都了。来自新加坡的仁恒置地一直致力于在中国营造国际社区,迄今,仁恒的国际社区里聚集了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家庭,“仁恒制造”的国际社区也因此被称为“小联合国”。现在,随着仁恒滨河湾的开启,“小联合国”式的国际家园终于来到了成都。12月9日下午,仁恒滨河湾1号会所,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南非、新加坡、罗马尼亚等十余个国家,服务于金融、地产、法律、医疗、文化以及餐饮等各领域的商业精英们济济一堂,热议国际化生活方式,为成都的国际化生活配套与人文氛围的提升献计献策。他们中的大多数,来到成都已经至少三年了。“成都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的文化、美食、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让每个外国人为此激动。”来自美国、在成都从事文化事业的Peter眉飞色舞的描述道,虽寥寥几句,却道出了在蓉外籍人士的心声。英国商会主席赵女士用流利的英文谈到,成都变化日新月异,有时候自己经过成都的一些繁华街道比如人民南路,会情不自禁的感叹“这是成都吗?几个月前还不是这样啊”。把地道意大利菜引进成都的蓝眼睛美食家也笑言,我可能一辈子都要在成都安居乐业了。既要“安居”,就回到了“国际化生活方式”这个主题,众人的关注点纷纷落到“家”这个载体上。能住在有“回家”感觉的国际社区,是他们在成都生活的共同愿望。成都国际妇女俱乐部的金莉娜女士来自罗马尼亚,几年前和丈夫一起来到成都,并通过自己的事业为所有长住成都的外籍女士们提供了一个分享交流的平台。关于居家生活地的选择,她说,她会告诉朋友们,除了要了解居住地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能融入成都的生活方式,与社区物业多交流,创造并享受丰富的国际社区文化。在她看来,便捷交通、完善的商业配套和浓郁的国际社区氛围,是衡量“国际社区”的标准之一。当天聚集沙龙现场的,还有很多和金莉娜女士一样,第一身份便是“母亲”的。其中也包括ISC(爱思瑟)国际学校的校长。优雅的她和仁恒滨河湾可谓缘分匪浅——ISC国际学校和仁恒滨河湾仅一街之隔。投身教育事业的她谈到,孩子们身处异国他乡,身为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他们和中国孩子一起,在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下快乐成长。一个能让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教育环境、生活环境尤为重要。ISC国际学校就是在做这样的努力,而ISC的睦邻——仁恒滨河湾国际家园,也会是外籍家庭在成都生活的理想居家地。除社区配套和教育外,健康的生活是一众国际友人热议的第三大话题。一个成熟的国际社区,提供健康的生活和设施至关重要——这不仅包括居家周边的自然环境,社区内的设施配套也是应有之义。一位活跃在金融界的法国人谈起理想的生活方式:“忙碌的工作后,和家人在社区附近有山有水的地方散散步,享受自然的慰藉;周末带着孩子在社区里游游泳、打打球或是看着他们在社区里嬉戏,这是我一直以来最喜欢的生活方式。”分享沙龙之后,在场的国际人士们参观了仁恒滨河湾国际家园的样板示范区,并在这里找到了熟悉的“家”的感觉:1号会所里规划的室内泳池、羽毛球馆、健身房、阅览室,儿童绘画室、琴房,可以开party的下沉庭院;网球场、景观泳池、儿童戏水池、沙滩、木平台,供业主休憩的架空层活动空间,配设家具和中央空调的入户大堂,以及完全人车分流,功能分区科学、装修典雅精致的户内空间等,无不与大家理想中的生活方式一一对应;更兼有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和城市森林公园环抱,可谓完美契合了众人一致认可的“国际化生活标准”:以人为本,极致舒适。来自仁恒滨河湾的独特体验,让大家找到了最熟悉也最安心的归属感。一位刚刚娶了中国太太的英国绅士点评说:“滨河湾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可以想象以后带着家人在社区里晒着太阳看着书,或者不用开车就能逛商场看电影,每个周末和中国的、外国的邻居们在一起BBQ、聊天……很幸福。”(本次活动由成都市投资促进委员会、成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成都住宅与房地产协会联合主办,由仁恒置地(成都)有限公司独家承办)。 http://img170.poco.cn/mypoco/myphoto/20121212/13/5877111620121212133637040_640.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际人士齐聚仁恒滨河湾会所-热议国际化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