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人力资源部奇招网罗人才
德国企业招揽员工百态德国是一个缺乏劳动力的国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德国就从南欧的意大利,土耳其,希腊,西班牙,等国大量聘请劳工,参加战后重建。这些外籍劳工为德国的经济崛起贡献巨大。近年来,最令德国头痛的是IT人才的缺乏。为此,德国政府专门为来自印度的信息技术人员颁发绿卡,以纾缓急难。
所以,对于德国最优秀的企业老板而言,首要工作是用尽奇招妙计为公司搜罗人才。对于应聘者,最后的条件只有一个,是事实,而不是传说。
电子邮件垂钓精英
那只是一个简短的电子邮件,就使32岁得托比亚斯的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托比亚斯出生在德国南部,他在家乡过得很顺利:他在出生的城市--博登湖畔的康斯坦茨大学攻读了企业经济管理学,之后,在附近的小城市拉多福策尔的一家公司做总经理助理。不久,他为家乡的另一家公司创建网上销售。
在2009年夏天,汉堡注明的奥托集团的人力资源部通过人才网“星”(XING)给他写邮件,邀请他去面试。在邮件里写道,他们那里有一个很有兴趣的位置,问他是否愿意去试一试。
“许多这样的信件我都忽略了,但是,这一次好像是给我量身定做的。”托比亚斯说。然后,通过一次视频面谈,两次和人力资源部的约见,他就做出决定,离开生活了三十年的家乡,应聘去了德国北部城市汉堡,做了奥托集团网上服装营销部的经理。他的人物就是为衬衣、裙子和外套设计最清晰的销售指南。他说:“在这里,我可以清楚地看到货物销售的去向”。
在几年前,像这样的招聘方式在德国是不可想象的。直接在别的公司挖人,对于德国的人力资源市场是一个禁忌。德国公司想要从竞争对手里挖到自己想要的员工,至少要通过中介的猎头公司。
“我们四分之一的空位置是通过这种直接招聘法解决的。”奥托集团的人力资源总监说。这个有邮寄巨头将它的焦点从纸质目录转移到了点子交易,对于人才招聘也是这样尽可能地拓展视野。他们在博客上或推特上发布招聘信息,并对所有职业来源进行了细分,在人才争夺战中,奥托集团招聘方式堪称前卫。
人才市场硝烟弥漫
有足够的理由说,员工对将来的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0年,在德国将缺乏2百万劳动力。总部位于斯图加特的国际商业管理战略预测权威麦肯锡机构这样预言。争夺最好的应聘者长期以来都是热门话题。作为一个优秀的老板,正如柏林一家企业咨询公司调查表明,员工问题直接关系到公司的营业额。德国的中小企业现在每年要少创收300亿欧元,就是因为缺乏人手所致。用高工资,休假和国外的工作来吸引人才,今天在德国已经不管用了。“对于有名的财团来说,首先要使第一流的员工对企业产生兴趣。”著名的人力资源专家罗西说。
用高工资,休假和国外的工作来吸引人才,今天在德国已经不管用了。“对于有名的财团来说首先要使第一流的员工对企业产生兴趣。”著名的人力资源专家褔罗西说。
过去,相对企业产品营销活动,招募工作显得比较平静。招聘曾经流行采用报刊广告来进行,并守株待兔以等待应聘者的来临。今天,这个领域已经成了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其中,大小企业挖空心思、用尽招数来争取人才。
“一个招募者今天就好像一个推销者,他必须对他的工作和他的公司竭尽赞美之词。”一个大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老总说。
要吸引候选人,不少咨询公司的职介代办采用五星级酒店,漂流木筏,乘坐直升飞机在曼哈顿上空盘旋,或者在纽伦堡赛车场上赛车等作为诱饵。而更加狡猾的主意却别出心裁。广告代理商舒尔茨和福林德干脆用QR码打在虚拟的面饼上,然这个“数码皮查”送给想要招募的员工,让他们对自主的网络销售公司感到有兴趣。好像拜耳化学或者达姆勒耳汽车这样的老牌集团公司,也在自己的网页上开设了工作职场简介的内容,上线者可以在这些内容里打游戏。
麦德龙集团公司把年轻的管理人员送到南极洲,首先把他们对公司职位的热情燃烧起来。而格罗赫浴室用品公司干脆把公司总部从非洲的帕姆帕迁到德国的杜塞尔多夫,以吸引训练有素的员工。西科集团还不愿意走的这样员,这个感应起和光学仪器生产商却组织了参观游览节目,让未来的员工带着他们的家属来到公司所在地--德国黑森林一个小镇---被美丽的自然风光所吸引。
在这方面,美国的企业走得更远。那里的一家银行直接吧工作合同寄给对手银行的优秀员工。并告诉这些未来的员工,为了给他们解释这个误会,请他们免费乘飞机去银行总部见面。这样一来,这家银行不仅仅挖到了优秀员工,同时,也对企业人才的公平竞争造成了危害。因此被人称为“雇佣造成伤害”(hire to hurt)。这种情况在德国还没有发生。
本文由大成都人才网提供www.dcdrcw.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