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马兰奇与邓亚萍的故事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国际奥委会决定第29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的关键日子。下午6时,中国申奥代表团开始陈述。6时半,一位个子矮小、精明干练的女运动员走向讲坛,用漂亮流畅的英语开始了她的讲演——
“我谨代表全体中国运动员和4亿中国青少年,站在这里向您陈述……奥运会已经在世界20多个城市举办,中国运动员受到许多奥运举办城市的友好欢迎。我本人曾在巴塞罗那、亚特兰大和悉尼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亲身经历了这种友好和欢迎。我们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在北京举办奥运会,让我们有机会回报全世界朋友的友好和情谊……”
“现在,我们恳请你们给我们一个亲身经历一届伟大奥运会的机会。北京的奥运会将成为奥林匹克历史和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将是激动人心的时刻,现在,我想与我的朋友一起与你们分享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期待在北京与大家相会!”
沉默片刻,然后是热烈的掌声。
走下讲坛前,她不由自主、充满深情地看了一眼坐在主席台正中的一位老人。老人似乎没有什么表示——出于当时的情势,老人也不可能作出什么表示。但两双目光相对的瞬间,她能感受到老人对自己的关爱与认同,似乎互相都读懂了各自的“心声”。
这位女运动员就是邓亚萍。
这位老人,就是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
两个小时后,萨马兰奇走向讲台,向全世界宣布: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属于北京!
邓亚萍与同伴们尽情地欢呼雀跃,终于用狂喜的眼泪洗刷了8年前两票之差落败的阴影。
邓亚萍成功了,北京成功了,中国成功了!
要知道,这天,是萨马兰奇老人最后一天、也是最后一次主持国际奥委会会议,第二天,新的奥委会主席将产生,老人将退休离任。
在这之前,这位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感情的老人,曾再三表示,他最希望在他任职期间能让中国获得一次奥运会的主办权。就在他即将离任的最后时刻,老人的愿望实现了。
一位传奇的中国女孩和一位传奇的国际老人的心愿,此刻,是那样巧合却又是必然地融合在了一起……
二
一位中国女运动员与一位国际体坛的首脑,是怎样产生了令人难忘的忘年之情呢?
这要从16年前说起——
说来有趣,那是在1991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邓亚萍荣获冠军,看台上的萨翁显然十分满意邓亚萍的高超球技和勇猛顽强的比赛风格,遂走下赛场,亲自为邓亚萍颁奖。之后,又盛情邀请邓亚萍到洛桑国际奥委会做客。几个月后,邓亚萍如邀来到洛桑。开始,邓亚萍以为,一个运动员,应邀到自家的“圣殿”做客,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但在宴会上,萨马兰奇主席亲切地对她说:“邓,你是我第一个邀请到国际奥委会做客的运动员。”
亚萍一下子惊呆了:原来这是一次开历史先河的创举,她真是幸运有加!
一转眼,第二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来了。乒乓球比赛那天,萨翁正在房间看电视转播。当他看到邓亚萍以2∶0领先时,老人马上赶往赛场,正赶上邓亚萍以3∶1夺得冠军,萨翁又一次将金牌挂在邓亚萍胸前。此刻,老人又与亚萍相约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你拿了冠军,我还亲自为你颁奖。”
“好,一言为定。”亚萍答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