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上网会导致脑萎缩吗?
有报道称过度上网可能导致脑萎缩。春节假期刚好有大把时间上网的你,听到这样的消息作何感想呢?确实有研究发现网瘾者的大脑有萎缩现象,不过,网瘾跟长时间上网可不一样,另外,到底是网络成瘾导致脑萎缩,还是脑萎缩导致网络成瘾,还不能确定呐。
过度上网可能导致青少年脑部出现变异,令大脑皮层中负责处理情绪、语言、视觉、听觉等功能的灰质萎缩,而且上瘾时间愈长,灰质萎缩得愈严重,对集中力、记忆力、决策力,定立目标的能力的影响也会更强。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间最好不超过2小时。
这条流言脱胎于此前活跃于各大网站的“过度上网导致脑萎缩”报道。难道日常工作娱乐的得力助手——互联网,真会如此深刻得影响我们的大脑 ?这些报道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存有歪曲夸大呢?就让我们细细探讨一番。
研究确实有,新闻报道不严谨
这些报道都来源于一篇发表在2011年7月份PLoS ONE(是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即公共科学图书馆,的系列期刊之一)上的论文《Microstructure Abnormalities in Adolesc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论文用影像学的方法研究了18名网络成瘾的大学生的脑部结构,发现在某些脑区(如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辅助运动区SMA、眶额皮质OFC等),这些网瘾同学的灰质体积小于同龄正常对照者,即报道中提到的“脑萎缩”,而且网络成瘾时间越长,这种萎缩就越明显。
暂且不提研究样本容量太小以及是否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等问题,此项研究在经过严谨的统计分析后,研究对象与对照组之间确实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既“脑萎缩”与网络成瘾确实存在某种关联,但这并不等于报道所说的“过度上网导致脑萎缩”。
网络成瘾 ≠ 过度上网
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所谓“网络成瘾”,是指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造成个体明显心理和社会功能损害。
目前较为简洁且权威的是杨氏网瘾调查问卷(Young’s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for Internet addiction ,YDQ)诊断量表:
1)是否着迷于互联网?
2)为了达到满意,是否感觉需要延长上网时间?
3)是否经常不能控制自己上网、停止使用互联网?
4)停止使用互联网时,是否感觉烦躁不安?
5)每次上网的时间是否比预计的要长?
6)你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或职业机会是否因互联网而受到影响?
7)是否对家庭成员、医生或其他人隐瞒你对互联网的着迷程度?
8)是否把互联网当成一种逃避问题或释放焦虑不安情绪的方式?
符合其中5条才可诊断为“网络成瘾”。这就是说,除了上网时间要长外,还必须像烟瘾酒瘾(编辑注:此处所谈之“瘾”为病理性成瘾,和平时所说的喜好之“瘾”有所不同)那样,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并对上网产生一种依赖心理。这与普通的长时间使用网络但对上网行为有自控能力的“过度上网”是不同的。在论文中,“网瘾大学生”们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达到了10.2小时,一般人很难达到这个水平。
大脑萎缩与网络成瘾,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研究确实发现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的大脑中某些脑区灰质体积减小,但这只是一个断面研究,并没有对这些研究对象进行自身前后对比,而且有网瘾者其心理行为本来就与正常人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不会是因为其神经系统的发育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所导致的呢?
这就绕到了一个很俗套的逻辑问题上: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到底是网络成瘾导致了大脑灰质体积缩小,还是灰质体积缩小导致了网络成瘾的异常行为?抑或是网络成瘾者,由于本身存在某些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导致其在长时间上网后,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现脑萎缩?
虽然论文中提到,网络成瘾时间越长,萎缩现象越严重,似乎暗示是网络成瘾导致了脑萎缩但这条线索并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即便有足够长的时间去做一些跟踪研究,可以在“网瘾少年”沉迷于网络前记录下他们的脑部结构,再与现在对比,也不能证明让脑萎缩的就是长时间的沉迷网络。
让脑萎缩的可能并非网络,而是“成瘾”
网络成瘾者,上网时间自然很长了,于是人们很容易把过度上网当成导致脑萎缩的原因,却忽视了“网络成瘾”的另外两个字——“成瘾”。
网络成瘾者除了上网时间明显延长外,与正常人还有另外一个显著差异,那就是自控力减弱,而论文中提到的萎缩的脑区皆与自控力密切相关。
而许多研究发现,药物成瘾者的脑中也有相似脑区的结构改变。虽然是否是成瘾行为本身导致了大脑结构的改变,尚无研究定论,但相应的,脑萎缩到底是由于长时间上网所致还是成瘾行为本身所致,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关键的是,PLoSone上的原文是针对网络成瘾的人群的,旨在研究网瘾形成的机制及其对青少年的危害,能否将结论推广到正常人身上尚无足够证据。不过,各位网友还是应该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长时间使用电脑可能导致的计算机视觉征候群还是应该多加注意呢!
页:
[1]